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食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SMP,简称“特医食品”),是一类必须在医生或者临床营养师指导下食用的配方食品,其研发目的是为满足特殊情况下营养素或饮食的需要,如进食受到部分或全部限制、消化或代谢体系发生故障、特定疾病等[1]。早在上世纪60年代,国外的一些企业就开始为某类需要特殊膳食的病人提供类似产品,效果显著[2-3]。80年代开始,“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这一专有名词的定义慢慢建立起来[4]。最初,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作为一种肠内营养制剂被引入国内,因为缺乏这一分类,将其暂且列为药品管理,且发展方向模糊,也未建立完备的医用食品体系。自 2010年来,我国相继出台GB—2010《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5]、GB—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等监管标准[6],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化管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并在通则中对炎性肠病和胃肠道吸收障碍两种疾病的全营养配方做出相应介绍。作为一种肠内营养制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更贴合患者的自然进食过程,更符合患者所需的生理状态。目前,特医食品大致分三大类:一类是全营养配方食品,一类是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还有一类是非全营养配方食品[7]。产品形式主要以粉剂和液态为主[8],兼以半固体、固体等形态。随着医疗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获得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其重视程度见所未见,全球相应产业也开始飞速前进。
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是临床多发病,超过80%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浅表性胃炎[9]。该病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嗳气、出血和腹胀[10],更有甚者会有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疲劳、便秘或腹泻等反应。随着越来越多人生活习惯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其发病率进一步上升,若治疗不及时,任其发展,浅表性胃炎可恶化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等[11]。因此,对慢性胃炎的治疗应及早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开始。结合当今趋势,最好的方法是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的胃肠道吸收障碍配方食品入手,拓展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讨论,在对特医食品的探究上应用医药和食品同源的理论,在保证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做到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全营养补充,改善病人的营养吸收状况。
1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现状分析
1.1 市场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市场规模约为 560~640亿元,并且正以每年 6%的速度增长[12]。而在全球市场中,只有 1%的规模属于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但在近几年飞快成长,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7%[13]。现如今全球市场上的特医食品产品大约有705款,从地区来看,绝大部分产自美国、英国,澳洲次之。从人群年龄来看,10岁以上的产品占469款,其中17款适用于老年人;有170款适用于1~10岁的儿童,有39款属于0~1岁婴幼儿特膳产品。
在目前我国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市场中,主要以国外品牌为主,大约有90%的市场份额都被他们所占据,典型的代表公司包括雅培、华瑞制药有限公司、雀巢公司等,而国内品牌仅占市场份额10%左右(如图1所示),其代表公司有广州力衡临床营养品有限公司和西安力邦临床营养有限公司,这两个公司同时也是国内特医食品牌的领头公司,共占国内市场份额的一半[14]。
图1 中国市场国内外特医品牌市场份额占比
综合分析来看,我国特医食品市场起步较晚,目前外国品牌仍占主导地位,与发达国家完善成熟的体系和丰富的产品种类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我国特医食品发展迅速,近年来更是逐渐受到大家关注,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其发展势头不容小觑。下面就我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市场发展作简要剖析(如图2所示)。
1.2 国内特医食品的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客观地说,我国特医食品的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品种类别少,产品加工质量有待提高,国民普及度低,患者对特医食品的信任度低;缺乏支撑产品创造生产与技术创新的理论依据,难以突破技术壁垒;患者的选择很少;且产品主要依赖国外市场,但又受本国法律规则约束,很多国外产品的采购途径受到限制。因此,过于高昂的价格是国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一大现状,妨碍患者临床营养的使用,造成医用食品在我国很多疾病的饮食管理中尚未得到推广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