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与肠内营养

发达国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签管理的做法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特医食品”)标签是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的载体,是指导医务人员、营养师进行科学膳食结构的干预和帮助特定营养需求人群感知产品成分最直观的途径[1]。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8)第八十条要求对特医食品实行注册制;在此基础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申请材料项目与要求(试行)》(2017修订版)又进一步要求相关企业申请注册时需要“提供产品能量和营养成分特征、适用人群、各组分(食品添加剂除外)含量”等信息,且要求“进口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提供中文标签和说明书”。这表明我国特医食品注册制对产品标签有强制性要求,并且将特医食品的标签本身作为产品市场准入的重要技术指征[2]。随着我国特医食品种类增多、适用人群日益广泛,强化特医食品标签相关的制度建设、细化特医食品标签的技术标准,必将是推动特医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会对维护消费者知情权、引导特医食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的扩大使用产生促进作用[3-4]。

目前,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2013《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等国家标准均已对产品标签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规定[5-6],如要求产品标签中应标识名称、配料、用法用量、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对部分核心营养素设置营养素参考值;规定了营养标签的推荐形式等。但上述要求相较于发达国家,在部分细节方面尚有一定的不明确性,如未设置适用于国内市场销售的特医食品专有标志;强制标识的能量和营养素种类少(我国仅为6 种);未对碳水化合物类营养素的种类细分(如未细分成总碳水化合物和可利用碳水化合物);针对内、外包装无双列标签要求;未针对中小型包装、儿童用产品包装提出扁平标识要求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表明我国特医食品产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产品准入政策的完备性、标签技术准备的科学性和产业衔接的适宜性等方面存在不足[7]。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特医食品标签管理的经验,逐步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特医食品标签管理细则、推动国内特医食品标签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衔接[8],引导产学研各环节加大对标签本身及各营养素配比、特定营养素检测技术、营养素与特定疾病支持关系等问题的探究,从而最终构建起适用人群明确、功能定位清晰、配套行业使用指南丰富的特医食品标签管理体系。

1 加大对特医食品标签管理的原因

1.1 公众对特医食品的认识存在误区

在发达国家,特医食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是以家庭、社区养老机构为主,以医疗机构为辅;而在我国则相反,以临床营养为主,且以婴幼儿特医食品为主[9],这使得老年人群、特殊疾病人群在日常膳食中较少接触到特医食品。在此背景下如果不做好特医食品标签管理工作,易引发特医食品市场的流通混乱。如少数保健品企业通过产品包装、电视广告等途径夸大保健产品的营养支持功能,误导公众将特医食品简单等同于保健品[10-11];标签内容采用“预防疾病”、“改善记忆”、“增强免疫”等主观功能表述,而淡化营养标签在关键营养素类别和含量的指示功能;未明确注明特医食品配方设计类型和适用疾病类型,影响特定疾病人群对适宜产品的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标签声明的营养学特征表述不够精准、充分,容易造成超出范围使用或过量使用的现象。此外,部分医务人员对特医食品的认识也不够充分,如不明确特医食品“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功能定位,无法确定其与正常膳食之间是互补还是替代关系;服用剂量和时限有一定主观性,其营养治疗与膳食管理功效难以量化等[12]。上述问题的存在表明:我国特医食品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13],此时应该将特医食品标签管理作为规范企业生产和销售行为的切入点[14],以此来扭转公众对特医食品功能认识误区,继而扩大特医食品消费人群、持续促进特医食品销售额的增长[15]。

1.2 特医食品种类繁多、成分复杂

特医食品在临床营养使用过程中,为了方便营养摄入、减轻消化负担,在相应的产品种类和成分构成方面会与一般食品存在显著差异。例如从物理性状来看,特医食品以液体、粉剂为主;从包装形式来看,特医食品有盒装、袋装、瓶装、易拉罐等形式,以便于社区和家庭患者使用[16];从使用原料来看,特医食品中基于特定疾病状况下膳食管理和营养支持的需要,会以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多肽、短肽蛋白等为主,或使用药食同源的成分;从营养素构成比例来看,特医食品企业会基于适用疾病对象、摄入途径的不同,在生产环节人为升高、降低或删除部分营养素(如针对牛奶过敏儿童,会减少蛋白质含量)。此外,部分儿童使用的特医产品还会根据患者对产品口感、色泽的感官需要[17],额外添加一定量的甜菜红、胡萝卜素、阿拉伯胶、低能量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18]。上述现象表明,特医食品企业为满足不同疾病人群营养全面性和摄入便利性需求,需要开发多种包装和营养类型。因此,特医食品标签中需要详实地标注产品物理、化学方面的特性,以指导消费者准确选择适宜的产品。

上一篇:红烧肉的制作工艺与营养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