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与肠内营养

聚氨基葡萄糖羧酸钠医用生物胶辅助导管肠内排

 

腹部闭合性损伤是普外科常见创伤类型之一,多合并肠管破裂[1]。有研究显示,超过15%患者术后可见粘连性肠梗阻,严重影响预后[2]。目前,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法众多,但总体疗效欠佳,复发率较高[3]。近年来,医用生物胶逐渐被用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预防,其能够有效润滑腹腔,降低炎症渗出量,发挥抑菌止血、促纤溶等多种效应[4]。本研究通过探讨聚氨基葡萄糖羧酸钠医用生物胶辅助导管肠内排列在腹部闭合性损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后续预防方案制定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唐山市人民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4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腹部闭合伤;受伤24 h内入院手术;年龄≥18岁。排除标准:合并颅脑外伤或多发骨折者;失血性休克者;既往腹部手术史者;严重内科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70例。A组:男性41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为(55.)岁;受伤原因:车祸伤33例,高处坠落伤20例,钝器击打伤17例。B组:男性3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为(56.)岁;受伤原因:车祸伤35例,高处坠落伤21例,钝器击打伤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A组患者采用导管肠内排列预防。术前行鼻胃管减压,术中修补或切除破裂肠管,关腹前拔除鼻胃管,再将肠梗阻导管(16FR)插入,在导管头端涂抹石蜡油,进入胃腔后引导头端进入十二指肠球部,再缓慢插入空肠直至回肠远端,期间水囊注水量由10 ml增加至20 ml,拔除导丝完成小肠内排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聚氨基葡萄糖羧酸钠医用生物胶体液[贵州扬生医用器材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黔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号]冲洗腹腔,与生理盐水按照1∶5稀释,彻底止血后将稀释后胶体液均匀涂抹于腹腔损伤浆膜粗糙面上并彻底冲洗。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与间断腹胀发生情况。粘连性肠梗阻诊断标准[5]:术后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腹肌软或稍紧张并可伴轻微压痛;腹部叩诊多为鼓音,X线可见肠腔积气征象或存在液气平面。记录两组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实验室指标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与间断腹胀发生率比较 B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间断腹胀发生率分别为2.86%(2/70)、5.71%(4/70),均显著低于A组的17.14%(12/70)、20.00%(14/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B组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术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 与术后即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d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组别术后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A组6.组6.值<0.05<0.05<0.05<0.05

表2 两组术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组别降钙素原/ng·L-1术后即刻术后2 dC反应蛋白/mg·L-1术后即刻术后2 d肿瘤坏死因子α/ng·L-1术后即刻术后2 dA组86.①22.①10.①B组89.①24.①9.①P值>0.05<0.05>0.05<0.05>0.05<0.05注:与本组术后即刻比较,①P<0.05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外伤及手术操作均可导致腹壁、腹膜及肠壁浆膜层医源性损伤,导致纤维渗出物或纤维蛋白形成,进而诱发粘连性肠梗阻发生[6-7]。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在肠管破裂后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进而出现肠管水肿、肠麻痹及肠腔压力升高等,肠管浆膜面纤维性渗出随之增加,最终诱发或加重术后肠粘连[8]。腹部闭合性损伤术中切除破损肠段后创面缝合操作、肠管创伤区域及肠液浸蚀腹膜等均可增加肠粘连发生风险[9]。尽管近年来有关预防粘连性肠梗阻材料和药物研究不断深入,但大部分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