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与肠内营养

营养导向型农业国内外政策规划与启示

 

当前,全球农业系统正面临着应对不断加剧的营养和膳食困境的巨大挑战。《2017全球营养报告》显示[1],许多国家面临多形式的营养不良。《2018全球营养报告》进一步表明:在减少营养不良方面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过于缓慢[2]。在过去几十年中随着中国营养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型以及老龄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和过早死亡率迅速攀升,在我国中西部和边远地区以及部分城市居民中却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营养缺乏问题。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如何应对营养过剩和缺乏的双重挑战,发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和满足国民营养需求的新型农业系统是中国亟需应对的重大挑战。近几年,国家提出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等重要战略规划已将营养与健康问题摆到了国家发展高度,提上了国家发展日程,但以满足国民营养需求为重要目标的新型农业系统发展还未真正成为国家战略。在事关14亿人口的食物保障与营养健康问题上,当前亟需开展深入前沿的理论研究,组织实施精准有效的实践探索,为发展营养导向型农业做好充分准备。与此同时,对营养导向型农业的国外发展进行充分调研并加以学习、借鉴和吸收,对中国因地制宜地开展营养导向型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解决全球面临的营养问题,营养导向型农业的概念于2014年开始逐渐兴起[3-4],并已成为探究农业、营养与健康之间关系的新兴学科。该学科的发展表明农业与健康、环境、社会和经济因素之间的复杂联系日益明显[5-6]。营养导向型农业为努力改善营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FAO在《营养导向型农业指标汇编》报告[7]中描述了营养导向型农业对营养的影响路径,揭示了农业、营养与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营养导向型农业的政策规划在宏观上倡导问题导向的新型农业范式,将营养和健康问题作为最终目标和衡量标准。营养导向型农业政策规划的“系统思考”可以帮助确定整个食物链系统的各重要切入点,以帮助改善营养不良,并更好地理解与食品、营养和环境有关的战略目标间相互协同作用及权衡关系[8]。诸多国际组织已在营养导向型农业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或实践推广,形成了一系列政策规划和指南报告,为营养导向型农业的全球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研究和分析这些政策规划及指南报告将有助于国内开展营养导向型农业时更好地遵循国际规范和准则。本文通过梳理国际组织、部分国家营养导向型农业政策规划与发展特点,回顾比较国内营养导向型农业的相关政策,为营养导向型农业成为国家战略提供背景和依据,也为我国营养导向型农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借鉴和参考。

1 国际组织营养导向型农业政策规划及特点

随着近年来营养导向型农业的逐渐兴起,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 [9]、营养促增长(Nutrition for Growth, N4G)[10]峰会等农业相关国际组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营养导向型农业相关规划,并在亚非等发展中国家开展广泛实践,旨在提高居民膳食质量解决营养和健康问题。

1.1 FAO的营养导向型农业规划指南及特点

1.1.1 规划指南内容 2017年,FAO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如何设计、实施、监测和评估营养导向型农业政策规划的综合指南及工具。《营养导向型农业与食物系统实践》[11]提供了改善营养的干预措施指南,具体介绍了营养导向型农业食物系统5个功能方面共20项干预措施(表1);《关于通过农业和粮食系统改善营养的关键建议》[12]给出了10项原则及相关的政策建议;《营养导向型农业投资规划》[13]围绕营养导向型农业项目和投资的10项原则提供具体的项目计划与设计指导;《营养导向型农业指标汇编》[11]列举了营养导向型农业的各种评价指标,涉及①农场可用性、食物多样性和安全性;②市场中的食物环境;③收入;④赋予妇女权力;⑤营养知识和规范;⑥自然资源管理实践等多个不同领域。

1.1.2 规划指南特点 FAO的规划指南主要针对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食物和农业政策、计划和投资对营养的影响,围绕具体措施,从多个角度指导开展营养导向型农业食物系统的投资、构建和实践操作,帮助专业人员从多个领域全面了解改善营养的系统性方法。FAO发布的指南报告由多个国家相关合作机构及学术界专业人士协作产生,主要针对从事政策和方案制定的专业人员、政府、捐助机构、非政府组织、民间社团和学术或培训机构,是具有全球普适、普惠性质的营养导向型农业规划指南。

上一篇:果品中的营养功能性成分研究进展
下一篇:没有了